2021年10月23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陈启高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建筑热湿环境青年论坛在重庆大学顺利举办。论坛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卧牛山建筑节能有限公司和上海兹安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论坛共有来自全国约20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近50名代表参加,重点围绕建筑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建筑材料热湿参数特性、风驱雨对建筑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论坛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冯驰研究员主持。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孟庆林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系张海滨教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唐鸣放教授先后代表建筑物理分会、重庆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和陈启高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致辞,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对接下来论坛上的思想碰撞和深入研讨表示期待,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孟庆林教授致辞
张海滨教授致辞
唐鸣放教授致辞
湖南大学陈友明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孙立新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谢静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会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任鹏教授、东南大学金星教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钟智辉高级工程师、卧牛山建筑节能有限公司张丽华女士、上海兹安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周兹寒经理、天津大学赵建华教授、重庆科技学院申宪文博士、浙江大学田帅奇博士受邀进行分享。
陈友明教授指出,建筑热湿耦合传递在不同的驱动势和边界条件下,得到的计算结果差别很大,而选取正确的驱动势和输入条件是分析和预测热湿耦合传递的关键。孙立新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建筑热湿环境领域相关标准的基础情况、标准体系现状、工程应用探索等,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谢静超教授从岛屿建筑面临的盐雾问题出发,建立了含盐材料湿物性参数计算模型以及盐雾环境下围护结构热、湿和盐耦合迁移模型。张会波教授介绍了建筑风驱雨常用的半经验法、实验法和数值计算方法,强调了建筑风驱雨在精确模拟建筑热湿过程中的重要性。
任鹏教授比较了获得多孔建筑材料液态水扩散系数的X-射线衰减法、标尺法、分步法和经验公式法,并就各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展开了分析。金星教授对非等温工况下建筑材料中的热湿耦合传递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扩展了热湿耦合模型的适用范围。
钟辉智高级工程师解读了《建筑热工与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手册》,并对防潮设计部分进行了重点讲解与说明。张丽华女士对外墙保温材料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典型保温构造的热湿状况。
周兹寒经理系统介绍了兹安围护结构湿气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并展示了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实践状况。赵建华教授探讨了表征蒸发干燥率的特征参数以及蒸发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提出干燥系数受边界条件和样品几何形状的影响,必须在分析时加以明确。
申宪文博士从伴有结/融冰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围护结构内部的多相热湿耦合传输,并提出更接近于实际工况的新模型。田帅奇博士对一种多孔建筑材料水蒸气扩散系数的瞬态测试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包含动态吸湿特性修正的瞬态测试方法的可靠性。
冯驰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嘉宾们的分享内容深刻详实,见解独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期待今后各单位能积极参与建筑热湿环境相关的研究工作,携手共进,谱写我国建筑热湿领域新篇章。
撰稿:雷玥
摄影:朱子健、周孟丽、黄先奇、院宣传部编辑:路标
审核:黄先奇